五
姥爷个子不高,常年戴一顶黑色呢帽,
冬天穿一件暗蓝色大衣。说起话来不紧不慢,却让人感觉自有道理在其间。说来,他已是古稀之年了。
五姥爷曾是大夫。
那时,方圆十几里只有他这一间诊所,人们有什么跌打损伤、伤寒发热都来找他,诊所
门前常有许多人排队。他也不着急,一个个看,有时直看到
太阳落
山。
五姥爷并不推崇西
药。他常对
我们这
群晚辈说:“病啊,是要靠养的。西药贵,吃下去,眼看着这病就好了。过两天又不得劲儿,这就落下病
根子啦。我还做医生的时候,给乡亲们开方子多数都是中药,这些药好找,往北走十里,山上就有。”他从不开效果不明显的昂贵药,也从不给人多开药——西药绝不超过三天的量。用五姥爷的话说,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药不够吃再来拿,不能多开。
五姥爷很大方。那年头医生算得上金贵,每个月都有三十斤粮票。五姥爷
舍不得用完,
时间长了,攒下不少,吃不完,他就把粮票送给出去上学的年轻人。
五姥爷的
生活很有
味道。
五姥爷
家在黄土高坡,高坡上的老榆荫下,三间北屋住人,一间南屋放东西,加上两堵少说也有二十年的院墙,就成了五姥爷家的小院。空地上散养着几只
鸡,旁边桩子上拴着条大黑
狗,不知道是什么品种,面相挺凶,个头也不小,足有七十斤,现在八岁,正当壮年。
五姥爷
喜欢抽烟斗。
夏天去看他,老榆
树荫下,他坐在自家院里,拿一本线装的老
书,身边一群家鸡跑来跑去。他吸着那擦得锃亮的小烟斗,神色淡然。冬天去看他,他坐在客厅里,小煤炉边,拿一本十年前出版的新华字典,蓝大衣外再裹一床小被子。他依旧吸着那锃亮的小烟斗,烟雾缭绕间,一脸安详。
五姥爷是个喜欢新鲜东西的人。别看他年岁大了,新奇点子可一点都不少。十一去看他,五姥爷在小煤炉的烟囱外面加了一个容器,充分利用热量烧温
水;
寒假再去,一个崭新的铝制纯
手工罩子已经出现在烟囱上,还多了个连通器水位计,一问才知道,这是小姨上中学用过的旧课本的功劳。
因为五姥爷是大夫,亲朋邻里家谁要有点小病,都是直接找他看一看。他倒是来者不拒,问一问病情,再伸出手探探,便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邻居们寒暄几句便走了,他微微一笑,低头继续抽着那锃亮的小烟斗,
看书。
翻翻书,看
看病,做做新东西。他的生活,在老榆荫下,在小煤炉旁。
五姥爷是个隐士。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
实验中学高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