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一
手拿尺,一边惶惶不安地张望
世界。所需要的不是
距离,而是尺度。”村上春
树如是说。不知从何时起,人与人之间横亘起绵长的距离,冰冷的社交
网络取代了手心相对的熨帖;高楼大厦林立再不复彼时比邻而居……信息化大潮碾死了真情,也造就了世上最远的距离。
情感的维系从来都不该是冷冰冰的。真正的情谊纽带恰似陈年佳酿,窖藏愈久,沉淀愈香;又如幽微墨迹,即便记载在古老发黄的线装
书上,也氤氲出历久弥新的书卷气。“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在明丽的迟迟春日,大胆的男子和女子投桃报李;《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三白尝采撷一朵初开的洁白
茉莉花簪在芸娘头上,于是二人相视而默,会心而笑;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相谈甚欢后无所忌惮地“相与枕藉乎舟中”直至东方既白,在不经意间也便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然而,这样的古情雅致却在互联网信息化潮流的裹挟下销声匿迹。日本动画大师新海诚在《秒速五厘米》中借女主角之口悲伤地道出“短信发了上千条,心与心的距离却没有拉近一厘米”,深刻地传达出网络社交媒体繁荣表象背后的切肤之痛。网络成了我们丈量情感、丈量世界的一把标尺,目力所及似乎尽收眼底,所谓天涯亦若比邻而已。到头来却颓然惊觉这种深深依赖社交手段方可维持的“情谊”
原来只似
风中之沙,没有
根基。举目不见真情,所谓咫尺竟是天涯。
在当下的时代,似乎人们越来越重视私密空间与个人隐私。那么现实
生活中的情感交流作为表达情谊的方式是否过时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面对面的交流的确是拉近距离、表达情谊的绝佳
方法。朱自清笔下凝望
父亲背影的默默父子情诠释了
大爱如
山;静静坐在青石长板上的朱光潜隔墙递去的一枝灼灼
桃花象征着赤子之心的老人对北大学生的
鼓励、支持与殷切
关爱……
记忆中有几次这样的
温暖回忆,便使人不致感到孤立与疏离,倒是当真“所谓天涯,比邻而已。”
所幸,人性有善,人心仍暖,“执手相看泪眼”的不尽深情依旧流动在我们血液中,作为绕不开的黄河青山;
呼唤温暖的感性回归,我们仍可以寻觅到内心深处的共鸣与悸动。待到翦烛临风、西窗闲话,这样四目相对的一刻,便当真可“一切尽在不言中”了吧。
评点:王冠婷
这篇哲理类散文,以村上春树的话引出论点“距离”,切中主题迅速直接。文章引用了丰富的诗句古籍来描述从前人与人之间淳朴温暖的情意,默契的对视,甚欢的交谈都在不经意间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然而,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情意被冲淡,距离被拉远。但是,人心向暖,人们依然呼唤内心的共鸣和沟通。整篇文章条理清晰,逻辑完整,素材合理,论证过程紧扣主题,形散而神不散,论证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