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
云:“玉不琢,不成器。”人更如此,
静心研磨,不急于求成,方成大器。
君不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耻辱,十年
教训,终
雪耻称霸;
书圣王羲之身临墨池,苦练点横撇捺,迎送了多少个黎明
黄昏;台湾导演侯孝贤七次闯入戛纳影展,二十年来有如一磨镜老人,终摘桂冠……他们的传奇,旁人无法复制,却告诉
我们一个道理:用
时间凝结
风景。
然而,却总有一种灰色,印在历史的长轴中,挥之不去。秦始皇十三岁登基,二十一岁亲政,灭吕相,平叛乱,荡灭六国,一统
文字度量衡。这样的神速,在历史的长河里,鲜有君王与之媲
美。可是,一帆风顺却是他的悲哀,所以他不懂得静心精研,而是急于成就万世千秋的皇帝
梦,坑杀儒生,焚毁经典,修阿房,筑长城……结果如何?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一个国
家在组建伊始就急功近利,而不休养生息,哪来的民力财力构筑
梦想的大厦?
人生如酒,越久越醇;人生如镜,越磨越亮。只有以时间为钻为坛,
用心雕琢沉淀,方可光亮恒新,芳香永溢。在这个光怪陆离、浮躁成风的社会,做
学问、搞艺术尤需磨镜
精神。
一个农家小伙儿,心中怀揣着一个梦——描写一部以白鹿村为背景的历史大戏。于是,他凭借一本新华字典,翻阅大量史料,对这个
世界静心观察,潜心
思考,一笔一画地描绘,酝酿沉淀二十余载,一部文学史诗《白鹿原》横空出世,震惊文坛。他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不因
街边闪烁的霓虹灯而乱了眼,也不为五彩的浮华而迷了心,
耐心地磨着
自己的性子,沉淀着自己的
心灵,夯实着创作的
根基,终在文学天地驰骋。若不静心研磨,陈忠实又如何能
穿越岁月的喧嚣,直达梦想的彼岸?
“板凳要坐十年冷”,对学问和艺术的研究也是一个
厚积薄发的过程,长期静心研磨方能致远。“一天三幅画,一幅卖不出;三年一幅画,一天即卖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身边却有太多忙碌的学者:忙于著书立说,忙于晋升职称,忙于参评大奖,忙于拿课题项目,忙于成名成家,忙于四处讲学……真正能如董仲舒般面对满园春色不为所动,专心治学,不求闻达,三年不窥园者又有几个?殊不知,
如果心态浮躁,吝啬于时间的研磨,很快就会被时间抛弃,甚至贻害无穷。我们应该冷却浮躁的内心,在时间的汪洋里凝结成彼岸的风景。
东坡曾言:“人生无味是
清欢”。你若真能抱着“十年磨一剑”的心态,沉淀自己,磨砺自己,即使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
雨时,清欢也自会来吧?
评点:孙海英
围绕中心,分析透彻,文章引用大量古今事例和名家名言进行论证,说服力强;材料丰富,所引事例涉及古今多个领域,有详有略,内涵丰富;引用名家名言、民间俗语,更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趣味;文章多处使用排比和反问等修辞
手法,增强了论证的气势,且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