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网站首页 | 小学生作文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中生作文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中考满分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高考满分作文
 古诗名句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梅花 | 兰花  | 桃花  | 荷花  | 菊花 | 思乡 | 友谊 | 爱情 | 爱国 | 感恩 | 孤独 | 思念 | 伤感 | 人生 | 动物
 名人名言爱情 | 读书 | 励志 | 时间 | 友谊 | 诚信  | 爱国 | 勤奋 | 奉献 | 真理 | 智慧 | 道德 | 成功 | 事业 | 劳动 | 青年 | 青春 | 教育 | 思想 
 栏目类别: 高中生作文  >> 高中 >> 高二

欲罢不能地活着作文

更新时间:2016/6/15 21:58:00  浏览量:1679
  人,作为动物,自幼脱离至亲的关怀,脱离温暖庭,心理与情感怎能不扭曲畸形,怎能不过早地体验社会的冷落与孤独
  小说一开始是在南这个地方发生,五岁时孙光林被卖给孙荡,故事的结尾中他又回到了南门。似乎,是他遭受遗弃后的回归,这个历程并不复杂,却在一个孩子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创伤。小说控诉孙光林承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渗透人性的扭曲和政治的腐败。
  弃绝感,与人们熟悉的孤独感不同。孤独感是一种个人独立存在于内心世界,去体验自我并且培养起具有对抗性的自我意识。而弃绝,则是一种更无力的状况,是一种被隔绝的生存境遇。蒙田曾经说:“孤独就是自由。在孤独中找到自我,体验自我,自由的本质总是被理解为回到自我。”易卜生说:“谁最孤独谁就是最有力量的人。”这仿佛是人类所渴求的境界,也许孤独是被逼无奈的,始终带着主观的色彩。可是一个孩子被排除在温暖的家庭之外,遭受社会与友之外的孤独,那是彻底的孤立无援的状态,是被遗弃与冷落的绝望。
  话虽如此,作者余华总留有余地赋予孙光林以自由的意义,即他的孤独感游离于社会黑暗的一面,使他得以凭借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清楚意识到自我,而在黑暗现实里陷入麻木的人们不会思考,他们只能满足于自身的衣食住行。
  内心的弃绝感,让孙光林更强烈地渴望被接纳,渴望家的温暖和友情的慰藉。他曾说:“那些日子里,我经常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似乎王立强和李秀英才是我真正的父母,而南门这个家对于我,只是一种施舍而已。”受到亲人的抛弃,他只能长久地怀恋在养父家中的生活。此外,结识到与他同样孤独的苏宇,仿佛是掉入悬崖时突然伸出的一枝,成了他继续活下去的理由。他渐渐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寻找到知己,孤独之旅也便有人欣赏,有人共行。
  令我震撼的还有小说的开头,在绝境中撕心裂肺地呐喊却无人回应。“那个女人的呼喊声持续了很久,我是那么急切和害怕地期待着另一个声音的来到,一个出来回答女人呼喊声,能够平息她哭泣的声音,可是没有出现”。为什么作者选择的是女人而不是男人?我猜想,一个女人在黑夜里的呼喊是否揭示孩子同样的悲剧?或者,女性脆弱无助的形象能完地展露出来,再或者,是大胆宣泄了妇女被轻视一直以来忍气吞声后激怒而无助的背景?
  弃绝,一面走向的是坎坷曲折的现实;另一面,被召唤走向太阳的光芒中。是否,每个人都像孙光林一样,临死前直视太阳,因为他付出的代价是死亡。
  评点:庄照岗
  高一的学生写读后感,常常会陷入琐碎的情节叙述中,内容拖沓,思想匮乏。而这篇文章则不同,作者读完后确实有所思考,有所体悟,并且选取自己感触最深的“弃绝感”入,区分了弃绝感与孤独感,接着引用原文的话语深化自己的思考,文章洋溢着思想的光芒。

 关于活着的作文
 作文写作素材及技巧
CopyRight @ 2007-2015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