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知了——每当听到知了的叫声,
我就会想起和
爸爸一起捉知了的
趣事。
一天,我和爸爸带上装有网兜的竹竿,来到屋后繁茂的大
树下,准备捉知了。可是,知了仿佛在和我们捉迷藏,刚才还唱得很欢,这会儿却突然闭口了,好像一下子全都消失了。我和爸爸
耐心等待,不一会儿,一阵
蝉鸣声从最高的那棵树上传来,我们不约而同地朝那棵树走去。爸爸举起竹竿朝知了扣去,不料,狡猾的知了却躲到了树的背面,结果,不但没捉到,反而还吓跑了两只。唉,真是“偷
鸡不成反蚀把米”呀!
第二次,爸爸看准目标,小心翼翼地把竹竿慢慢地往上升,生怕惊动了那只知了。一旁的我
紧张得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快要接近目标时,爸爸又快又准地猛地一扣,扣住了那只正在欢唱的知了。“耶!”我
高兴得大喊,“终于捉到啦!”
我仔细地端详起这个“夏精灵”:它浑身黑褐色,大大的脑袋上长有一双乌黑圆溜的大
眼睛。腹部长有六只小脚,每只脚上都有两个软软的小钩子,帮助它抓住树干。它的腹部像一个大鼓,一摸上去,就会知了——知了——地歌唱。
原来知了唱歌靠的不是嘴巴,而是腹部的震动。
后来,我把知了放到晾衣架上,它恋恋不舍地飞走了,边飞边唱着:“知了——
再见!知了——再见!”
(指导教师:陆 莉)
老师鲜点评:
小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展开描写,捉知了时,准确而生动地使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观察知了时,又抓住它的外形特征进行了描述。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知了的叫声,首尾呼应,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