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有
记忆开始,
故乡的人都
爱吃咸肉,或者说已经到了嗜好的地步。咸肉,顾名思义,就是把盐腌进肉里面。男人种完地、干完活回来,往长板凳上一坐,粗声说道:“弄一碗咸肉来吃。”不等他们说完,女人早就端出饭菜来,红褐色的咸肉与青
绿色的蒜苗一炒,再撒下些辣椒片,红绿相间,的确让人食欲大开。在故乡的饭桌上,咸肉是
家家必备的。
但我则不然,在吃这方面,故乡的咸肉我是很少碰的。或许是
因为从小在
江南水乡
长大,我总觉得那东西实在是麻嘴,吃不惯。
或许是隔得远很难见到的缘故,小时候每次回
老家过年,
外婆总是十分
热情地炒这炒那的,把早就腌好的咸肉拿出来与笋干
一起煮。
小时候吃饭的时候,饭桌上总是咸肉唱独角戏。面对着一盘盘的咸肉,我顿时没了食欲。在青菜炒咸肉里,我只吃青菜,外婆以为我客气,便主动夹咸肉给我。这个时候,我总是会抱着碗走得远远的,嚷嚷道:“我不吃,我不吃那个东西。”于是乎,那块咸肉总是会
尴尬地停在半空中,
父母总会打圆场道:“别管她,她这个人就这样。”饭后,外婆问我是不是外婆家里的饭菜不好吃,待着不舒服。外婆自言自语道:“知道你们今年回来过年,特意腌了肉等你吃,这咸肉是我专
门腌的,很香的。你
爸爸妈妈也
喜欢吃的,我以为你会喜欢吃的。你以后想吃什么菜就直接跟外婆说。”我在旁边呵呵地笑着。那时年少不懂事的我又怎会读懂外婆眼中的落寞!
久而久之,外婆知道了我的脾性,在餐桌上又出现了一道独特的
风景线——一盘用新鲜肉炒的菜。但外婆也总会念叨着:“这咸肉很好吃的,我专门腌的,尝尝看。”而面对这样的话语,我总是拒绝的。所以,每次从老家回来,
母亲都会苦口婆心地劝我:“外婆知道我们回去,专门去买肉给你吃,外婆平常都
舍不得吃的,一看我们回去了,把各种好吃的都拿出来,你要懂点事,多多少少都要吃一点,那是外婆的一片心意啊。”这时,我总会答道:“你看,你们又来了,我有什么办法啊,
不喜欢吃就是不喜欢吃啊。”
“流水落
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昼夜之中,
四季轮回。“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望着家里那挂着的咸肉,我也长大了,
明白了事理,知道了外婆的
用心,渐渐地懂得了外婆做的咸肉里还有着血浓于水的
亲情。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一年过年,再一次去外婆家时,外婆又老了。外婆正如以往一样,打算去买新鲜肉。这时,我拉住外婆的
手,说道:“外婆,不用了,我今年想吃您腌的咸肉。”在饭桌上,我心甘情愿地夹起一片片的咸肉。咸肉依旧麻嘴,但换来的却是外婆
灿烂的笑容和父母的欣慰,还有一
家人和乐融融的氛围。这样,真好。
孝,真的很
简单,只要一点点,就可以让身边的亲人得到满足。他们都老了,
岁月不饶人,趁还可以陪陪他们的时候多陪陪他们吧,不要再任性了。孝在行而不在言,好好地尽一份心。一份
美好的亲情,是献给亲人的爱!
(指导教师:李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