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先一直不愿意回
老家。
印象中,老家是一个又脏又差、消息闭塞的小地方。这个
寒假,为了完成
学校布置的修习家史的任务,我有些不情愿地回到了老家所在的小
乡村。
村子位于市郊,正月的寒
风呼啸着吹过竹林、溪滩、青石板小
路,一直吹进我热乎乎的胸口。
在金家家族厅前,我们的车子停了下来。厅堂是一座古旧的建筑,
因为已过了大年初一初二祭祖的
热闹日子,厅堂冷冷清清的,整个房子笼罩在一片肃穆中。我走了进去,一切都静悄悄的,清冷的光从小小的窗户中探进来,给大厅增添了些许亮色。厅堂很高,正对
门的墙上挂着我们金家的族谱,左右还有太公太婆的画像。画像
色彩鲜亮,太公太婆穿戴着官服官帽,仿佛正在俯视着子子孙孙。我忽然觉得心头一热,满屋子的寒气都消散开去。族谱上一个个黑色的
名字,
曾经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一排一排地站在那里,好像在用他们那
明亮的眼神给予我
力量。这一刻,我突然
明白: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我和他们骨肉相连、血脉相通。
我在族谱上
看见了
爷爷奶奶的名字,奶奶已经去世多年了,我不太有印象。而爷爷是前年去世的,
夏天快结束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最后一次见到爷爷是
开学前几天。那天阳
光明媚,爷爷躺在病床上,显得很瘦弱,松弛的皮肤包裹着骨骼,
眼睛凹了进去,头发也十分稀少了。他看见我来,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好像全身每一块骨头都在颤动。他的目光有些暗淡,然而慈
爱仍从里面溢了出来。
阳光直剌剌地照在他的身上,带来了些许
生命的气息,营造了一个
温暖的氛围。我就坐在他的床头,我的
手拉着他的手,
感受着体温的传递。可是我不太听得懂他讲的土话,过了一会儿,我就坐到旁边玩
手机去了。蓦地一抬头,温暖仿佛已经散去,灰暗下,床上的被子闪着夕阳的余光。谁知一周以后,便是阴阳相隔。
葬礼那一天,下着
雨。在家族大厅中,大家手拉手红着眼睛围在爷爷的灵柩旁。
亲情,这个
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压在了我的心头,很沉很沉。
顺着爷爷奶奶的名字一点一点向上看,一代一代,生命在不断地延续,我们骨肉相连、血脉相通。这是传统,是文化,是让中华五千年
文明延绵不断的力量,是亿万炎黄子孙的
价值观——尊老爱幼、血浓于
水、安土重迁、叶落归
根。
如今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传统的价值观却湮没在高楼大厦中。当我们宁可盯着手机抢
红包而不愿抬头与亲人说两句话的时候,那些与肌体、与血液、与土地融在
一起的东西都去了哪里?
孩子,在土里
洗澡,
爸爸,在土里流汗,
爷爷,在土里埋葬。
这首诗涌上了我的脑海。老家,这是我的根,我生命的源头!看着
马路上车来车往,人们
脚步匆匆,我想传统的价值观不应该就这样消失,否则,我们将找不到
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