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
江南草长,杂
花生
树,
群莺乱飞。
儿时在
乡村中和
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
美好记忆像蝴蝶一样扑面而来。脑海中的袅袅白烟开始解封记忆,在微冷的初春飞旋
舞蹈,一切人和事都开始生动起来,远远地,似乎闻到一股豆浆的清香。
记得那时每日
清晨,爷爷奶奶总是踩着微光而起,推开嘎吱嘎吱作响的老木
门,燃起噼啪噼啪跳动的火星,睡眼惺忪地推着老磨盘,开始一天的劳作。微微露白的
天空渐渐
明亮,爷爷推着装满豆浆的车,沿着那条蜿蜒的村道,来到村中心那棵有着30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下,氤氲的雾气、清新的豆浆香唤人
梦醒。
榕树很大,树冠覆盖的面积有二十几平方米,树下每天都坐满了人。
我总是为爷爷能两
手端三大碗滚烫的豆浆而欢呼,而爷爷闲下来时,总是对我说:“我小时候啊,村里有个人才真真厉害,忙的时候,一手两碗,手腕上还能搁上一碗哩。”每每这时,爷爷饱经
风霜的脸上便会有一种柔和欢快的神情。
清晨的树下有不少卖早餐的,卖的是
小笼包、油条、咸菜、大饼之类。遇上每月初九的集市,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都会来这儿摆摊。虽无“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商业
繁华,但也少见用大喇叭叫喊的止痛神膏,不过是
萝卜青菜、
鱼虾蟹蚌的买卖。整个村子从清晨开始就被镀上祥和惬意的晨光,人们笑语盈盈,
家长里短,相谈甚欢。
夏天对于儿时的我们来说显得格外拖沓。于是,追逐夏夜里萤
火虫的
脚步声轻快地响起来,
萤火虫很
调皮,明明看到前方它们聚
在一起,等我们走近,它们又飞得无影无踪了。尽管如此,我们依然玩得不亦乐乎,
小伙伴们的笑声在静谧的村里此起彼伏。
玩累了,夜里微热的风会与我们
拥抱,将疲倦的我们拉回大树底下。木椅、方桌、竹扇、黑面白底的布
鞋,大树底下的老人三三两两地坐着,清享前人所栽的阴凉,交谈着琐碎
小事:谁家的孩子
成绩好,谁家前几天搬走了,谁家娶了个贤惠又漂亮的媳妇,谁家新房盖成不久要摆酒庆祝……所有的话语借着睡意与舒坦,都乘风飘走,在树梢上转身回望,而又悄然离开。
那些安详的
时光就像黑夜中的萤火虫,它们曾聚集在一起,而最后又四散而去,怕是谁也看不住的。
每年
春节回
老家,依然能吃到爷爷奶奶做的
熟悉的
家乡菜,村里的老榕树依然安详地
守望着村口。只是,儿时记忆中的小伙伴们、榕树下人们闲聊的场景再也难见到。回想旧时的
阳光、旧时的欢笑、旧时的人与事,如涓涓细流从我心底缓缓流过,正像秦观所言:“流
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
云,冉冉来还去。”从前的时光,走得很慢,在我的心里,挥不去,抹不掉。
指导
老师:陈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