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一个很简陋的人。不错,简陋,不修边幅的简陋,
如果想象他的样子,大概就是一个臃肿、黯黑,全身上下没有一点
品味的男人。裤腰带上常年挂着一串
钥匙,走起
路来噼里啪啦作响。
不过这也成为了他的一大特点,不管是在
街上
寻找他,还是在
家等待他,只要听见钥匙噼里啪啦的响声,就保准是他没错了。
想当年
我也是一个
傻乎乎的小屁孩,
人生啊,地不熟,屁大点的
超市也能把我饶得找不着北。五六岁的时候我最是叛逆,大人叫干嘛就偏不干嘛,说好了站在这里别动别动,就是要东跑跑西撞撞,等一回神,嘿?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我失忆了吗?这什么
鬼地方?
小孩嘛,
害怕就急,急了就哭,感觉不会再
爱了,感觉全
世界都离我而去了,这时候,希翼总是能快速降临。
又是一阵噼里啪啦的
声音,再
熟悉不过的声音,一抬头,果真是那张臃肿、黯黑的脸,银闪闪的钥匙扣在泪光中闪着足以
温暖人心的光。
我的
童年就在追寻那清脆的钥匙声中度过。握着你的
手,
走过快乐和难过,黑夜白昼。人们都说想的人心太难,其实并不。就如钥匙一般,只要是与之相对应的
门,门就能够被打开,人心也一般,只要将全部的爱与真心相待,人心就会“咔嚓”一声,为你敞
开心扉。
寂静的夜空,一个人默默地收藏着那个超市里的所有;寂静的夜空,一个人默默地收藏着那清脆的钥匙声;寂静的夜空,一个人默默地
思念着关于你的
记忆。
这篇文章以钥匙声为抒情线索,将钥匙的声响和父亲紧密地贴合在
一起,从而写出父亲对作者的爱,题材比较新颖。文章角度独特,以小孩的视角来写,语言口语化,通佫易懂,主题也有一定的深度。但通读全文,会发现有用词不当的问题,如开头对父亲形象的描写不该用“简陋”,用“简朴”
可能会更恰当一些;还有一些错别字,如“绕”写成“饶”、“黝”写成“黯”等。此外文章主体部分描写不突出,开始害怕到后来
高兴对比不够,应补充适当的细节描写。主题不够深刻,结尾对
父爱的抒情味不深厚,需作适当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