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5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
古镇马
家港河东51号,一场
简单的
生日庆祝仪式在众多癌友的见证下隆重举行。庆生的主角是6名癌龄已过5年的会员。和往年这个时候举行的活动一样,这6名癌友除了
收获大家的
祝福外,癌友之家协会还为每人准备了一只生日
蛋糕……”
这是
我在新浪微博上偶然看到的一条新闻。当我初次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我感到了一阵
恐惧。癌症?这个词语是我极
不喜欢的,我甚至
害怕听到这个词语。我
曾经挚
爱的舅公就是
因为癌症去世的,在他
生命弥留之际,我和
父母去医院看望他。病床上的他,双眼紧闭,戴着氧气罩,全身插满了管子,腹部
一起一收,虽然面无表情,但在我看来却十分
痛苦。
癌友之家,听起来更是无趣。都是快要死的人了,何必折腾?不如在家里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离去,何必要一
群痛苦的人聚
在一起,一起诉说痛苦?或许那只会让身怀绝症的人更加痛苦。
我继续浏览下去。
“多年与癌症搏斗的经验,是会员们安抚和
鼓励他人的最好的方式,只要一走进协会,就会发觉
自己不再是个病人。大家正在参加协会成立11周年活动的趣味
比赛,尽管组织者安排的小
游戏都很简单,但对协会成员们来说,在他们儿时玩的游戏中体会到的,是久违的欢乐。”
我这才发现,我之前的观点是错误的。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每个人都
希望有
尊严地、平静地离开这个
世界。临终的过程,因人而异,但绝大多数人都会需要一
根“拐杖”,才能走得更平稳、更安详。这根“拐杖”,可以是
家人、社会不离不弃的支持与
关爱,也可以是对死亡本身的安然接纳。“癌友之家”是一个小小的集体,但对于身患绝症的人们意义非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首欢快的歌,谁都不希望这首歌以悲伤的曲调结尾。临终关怀就是让人在临死之前,身体免受折磨,
心情感到愉悦,让这段
时光成为生命中的最后一个
快乐音符。
现在“优生”谈得非常多,但对于死亡,人们总是心存忌讳和恐惧,显得沉重、痛苦甚至会有逃避。 “优生”是必要的,“优死”也同样有必要,它不仅可以减轻离世的痛苦,更能让每个生命都有尊严地谢幕。
生命是一首华
美的乐章,让每一个
平凡生命奏出最后的快乐音符。
【王
老师评】
这篇文章不仅体现出小作者对时事的
关注,更是充满人文关怀。感叹小作者能敏锐地捕捉住社会这一小关怀。癌症、绝症,这些是很多成年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话题。然而现在有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来
温暖这一社会群体。作者避开当下热
门话题,发现角落处的温暖,这份细腻难能可贵。此外,文章一气呵成,清晰地阐述了作者的思辨过程,有理性的点评分析,更有联系舅公一事的感性流露。全文语言自然深沉,情感丰厚,读来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