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妈兴奋地宣布“今年
我们和
外公外婆去
乡下老家过年”时,我心里嘀咕:除了允许我熬夜到十二点外,去哪儿过还不都一样吗?
红包,最后都不知不觉地到老妈的兜里;年夜饭,和平时的晚饭没有什么区别;不能放
烟火了,春晚已经无法吸引我的眼球,疲惫的
学习使我厌倦了熬夜。过
春节,家长仿佛比我更兴奋。
挤在后座熬了近四个小时,车子终于停在了一座白墙蓝顶、平淡无奇的二层小楼前。四周是菜地,种满各式蔬菜,我只
认识青菜,叶子卷着边,有好多洞,奇丑无比。空荡荡的屋子里摆着方桌和条凳,进
门直让人打哆嗦,好冷啊!我掏出
手机,搜索,没有
网络。整个傍晚都在房子外漫无目的地闲逛,入夜了就早早地
睡觉。
清晨,我在啾啾的
鸟鸣和两三声犬吠中醒来,没有平时被
闹钟吵醒的郁闷,一看手表才6点,听着楼下动静不小,索性起来。客厅里坐着几位亲戚,操着我听不懂的
方言和我打招呼,墙边排着一个个篮子和布袋子,装着大米、
花生、赤豆、
鸡蛋、
山药、
羊腿、
粽子、圆子……
第一次
看见这么多满满实实的农货,心里的“小激动”升起来了;再看到一大早贺新春的邻舍都拿着自家种的、养的、做的来串门,乡亲的暖意溢上心头,先前的不适也渐渐淡了。吃过早饭,我们搬了
桌子在屋外边
晒太阳边包
汤圆,取一小块
水磨粉摊在手心,先搓圆,再一点一点捏成船形,把芝麻馅小心地放进去,再一点一点收拢,搓圆了就成。听着大伙传授的
简单步骤,看着长辈们的娴熟手法,我小心地搓捻,但多数汤圆还是漏了馅。不过,我
收获了包汤圆的
心情:情圆了,汤圆自然也圆了!
这边还没收工,那边地里又忙开了,我便跟着去挖荠菜、拔
萝卜、割青菜。萝卜缨子是贴着地长的,萝卜没有菜场里的大,其貌不扬;青菜上的洞是被鸟啄的,直接把黄叶掰了,扔地里做肥料;荠菜和杂
草是如此地不好辨认,总是让我挖错了。弯腰、蹲地,把我累得够呛,但很尽兴。
自己包的汤圆,卖相没有速冻好,
味道绝对赞;蔬菜烹饪时还带着“魂儿”呢,能不鲜
美吗?美哉,自给自足、其乐融融的农家年夜饭!
空旷的屋前,黑夜像块大幕,漫天星斗像是镶嵌在黑色丝绒上的钻石,天与地相连。我向
天空打开手电筒,锃亮的光柱,像利剑划破夜空,突然让我很想吟诗。大人们聚拢在稻田前,打开
手机跳着广场舞,漫天的繁星当舞台背景,合不上节拍,同手同脚,相互取笑。孩子们在
楼梯上扔毛绒玩具,一只只玩具小
猴子在楼梯间被扔上扔下,我也跟着尖叫、
傻笑,毫无顾忌地玩着傻傻的
游戏,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幼儿园
时光,好久没有这么
开心了。夜里我们挤在一间小屋子里,我睡在地铺上,隔着被子可以感到地板又硬又凉,却如聆听大地的心跳一般
温暖。这个年三十,我们竟破天荒地没看春晚。
总说我们是缺乏
幸福感的一代人,这一次乡下的过年让我
感悟了许多。吃腻了大
鱼大肉,吃农家菜就是幸福;做烦了
作业,拔萝卜就是幸福;被网络控制的
生活比不上在田野里撒欢。放眼望去,周围不论是老房子还是新房子都不约而同地建得简单低调,仿佛融进了田野里,也许
乡村的人们比我们更早懂得这个道理。当我们在钢筋水泥间挣扎,在拥挤的车流中穿梭的时候,在田野里走一走,就是一种幸福。
在回程的车上,我想起了田野里深一脚浅一脚踩着麦秆沐浴着
阳光的温暖。我问
妈妈:“我们什么时候还回去……”
【金
老师评】
去乡下过年,对小作者来说是新奇的体验,文章先抑后扬,写出孩子眼中乡村的自然和
风俗,真切、细腻。突出之处有两点:一是描写夜幕,乡下的天地之黑,如在眼前;二是恰到好处的抒情。“情圆了,汤圆自然也圆了!”“美哉,自给自足、其乐融融的农家年夜饭!”感情真挚,水到渠成,是妙手得之的佳句。尤其是最后两段,在城乡的对比中,显示作者对生活的理解有相当深度,使得文章内涵更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