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
家人给
我起了一个绰号,叫作“漏嘴儿”。漏嘴儿,顾名思义,就是我在吃饭时,嘴巴装不完饭,经常将白
花花的米饭漏掉在饭桌上。
妈妈每次看我吃饭,都会自责,说是没把我的嘴巴生完整。听到妈妈的话,我才不会感到惭愧呢。我依旧我行我素,在吃饭时,依然
爱滔滔不绝。每每这时,
爸爸总是皱着眉头打断我的话茬,说:“怎么连饭都塞不住你的嘴巴呢?你看,你看,满桌都是你说话喷出的饭粒。”我偷眼瞧饭桌上,可不是吗?满桌的饭粒
星星点点的,就像田野里绽放的白色小花,它们嘟着小嘴委屈地望着我,好像在说:“小主人啊,我们做错了什么呀,你要这么糟蹋我们?”
有时候,妈妈
忍无可忍,就会用一
根手指头戳着我的脑
门说:“你呀你,这么大了,到现在还不知道
珍惜粮食。你以为米饭是天上掉下来的,不需要钱买的呀。”我漫不经心地应付妈妈说:“好了,我下次一定改正。知道你和爸爸
赚钱不容易。”可我心底却想道:爸爸妈妈的收入都不错,我家还缺这点钱吗?爸爸妈妈真是吝啬
鬼!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无意间打开真人秀节目《宝贝,对不起》。里面真实地描述了明星王艳的儿子——球球待在贵州某个偏远的
山区两天的
生活体验。当镜头对着山区
家庭的晚饭时,我震惊了。他们锅里煮着的晚饭居然是红薯。他们竟然连米饭都吃不到。而当我看到山区孩子李宏艳拉着犁铧在地里耕地时,我再次震撼。这个年仅九岁的
女孩,两岁时妈妈就离开了她,爸爸去了
远方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
爷爷奶奶陪着她和
弟弟。为了填饱一家人的
肚子,她每天像一头老
牛,勤勤恳恳地忙碌着,却只能以红薯果腹……我
愧疚地低下了头。想想
自己,从不知道珍惜粮食,一味地浪费。从小,
老师就教我们古诗《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悯农》,我的眼前闪过了这样一幅画面:在烈日下,农民伯伯顶着炙热的火球在干活,谁敢说那一粒粒粮食不是他们的汗
水换来的呢?可是我呢?把老师的话当作了耳旁
风,从不知道珍惜每一粒艰辛得来的粮食。
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老师说,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于是,以后我每次吃饭都小心翼翼,
努力不让饭粒从我的嘴巴漏掉。渐渐地,饭桌上干
干净净的,再也看不到“漏网之饭粒”,爸爸妈妈都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我终于学会了珍惜粮食,懂得了珍惜自己已有的
幸福。
学会珍惜,也让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性地对待爸妈,我懂得了珍惜
生命中所有
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