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黑暗中那微弱的一抹跳动,却仿佛能点亮整个
世界他……
那天偶然翻动抽屉,发现一
根蜡烛也没有。仔细回想,搬入
新家后,
夜晚好像从未停过电,更别提
再见到那
童年记忆里的烛光了。
记得童年的旧房子是在
山上,时不时就
停电。那时的
我总会迫不及待地冲进
奶奶的被窝里,奶奶一
手搂着我,一手从抽屉里拿出一根蜡烛点在桌角,也不知道是烛光的闪烁让我心生暖意,还是奶奶的怀抱让我
安全,我总是在朦胧中看着蜡烛流下一行清泪后,迷迷糊糊地睡着。醒来后,在奶奶给我穿
衣服时,我总愿意捻一捻昨晚蜡烛的残屑。那时的蜡烛仅仅是停电时的一个救急品,却带给我无尽的
温暖。
五岁时,奶奶去世了。遗体告别时,我握着她冰冷的手,看着她额头两侧的清烛,
天真的我暗自以为奶奶是
害怕停电,照着烛光睡着了,直到我发现,无论怎么摇,她也不能再搂我一次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
之后接连几夜,我都
梦见奶奶被火化的那一刻,不知道是惊恐于死亡,还是悲伤于
离别,每一夜我都会含着泪醒来,
习惯地跑进奶奶的卧室,可是被窝里没了那双温暖的手,只有枕头上还残存着她的
味道。
有一天晚上,我蜷缩在奶奶的房间里流泪,被
爸爸发现后抱走。之后的几个月,爸爸都在我的桌角点上一支蜡烛。那烛光,就像奶奶
曾经伴我入睡,注视着它,就像注视着奶奶慈祥的脸。在旧房的每一夜,都是在这样的温暖中入睡的。这点烛光,就像是天堂里的奶奶为我点起的,暖暖地照亮了我的心。
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已不再畏惧黑夜。偶有烛光的出现,只不过是在停电时为了照亮写
作业,时过境迁,对奶奶的记忆也就淡了。去年搬到了新居,这里总是很有提前量,几乎每次停电都会提前通知,且都是在白天。所以便从未用过蜡烛。直到某一天,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灭烛怜光满”的诗句。我恍然,这不正是奶奶去世后,每一个夜晚我最真实的写照吗?
记忆在我的笔下流淌,思绪在流淌中释然。奶奶,
如果您能听到,我要送您一首诗:
您的轮廓虽已模糊,
留在枕边的味道也已消散,
但凝结在鼻尖上的
回忆,
点燃在桌角上的蜡烛,
却永远出现在
远方的梦里。
朦胧中,点亮了您,
温暖了我,
月光不死,
时光不冷,
烛光不灭,天堂不暗……
评点:关晓星
作者以烛光为引,将奶奶对
自己的
爱,及自己对奶奶的依恋与
怀念娓娓道来。文辞虽不华丽,但胜在
干净细腻且诚挚,让人一见之下,便知是
用心写就,当中尤以奶奶去世后那一段的叙述最为感人。文末一首小诗点题,虽稚嫩,却动人。若能在叙述时做到详略得当,将会有更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