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你吗?时常萦绕在
我梦中,从未走远。
——题记
时常沉醉于题海中,抬起头,眼神都有些恍惚;时常
迷惘于高楼林立中,睁开眼,发觉
自己那般渺小。于是我想起你,那片
净土,你是否还在我心里?
走在那条阡陌小
路上,两旁种满了油菜
花。小时候,我总是仰望那齐人高的油菜花,看它们的笑脸在
风中金光点点。有的见我来了,羞答答地垂着头,嘴角还带着
微笑;有的则高高地昂着脑袋,想要和我比高低。瞧啊,它们的嘴角都快流下香喷喷的菜籽油了!不知哪位邻
家的
鸡溜了出来,扑腾着翅膀,“咯咯”地叫着,向世人宣告它重获
自由。一不小心,栽进菜花田,把油菜花弄得痒痒的,不然,它们怎会笑得这般前仰后合?
阳光下,金色的花海向天边蔓延……
哦,
故乡这蓬勃着活力与生机的景象,
原来你从未走远。
难忘老屋门前那独一无二的古
井,沧海桑田也未能使它的面庞朦胧。我总是
喜欢坐在古井边,静静地陪
奶奶洗
衣服。可时常
忍不住,偷偷瞧瞧那黑洞洞的井口,
思考那其中是否真住着个井龙王。
水桶牵着缆绳穿过深邃的井壁,接触水面的一刹那发出清脆的拍打声,总给打水的人带来无限的清凉。奶奶坐在井边静静地搓着衣服,有时也和
邻居的大妈聊一聊家常。醇厚的乡音穿过闷热的午后,拨动我幼小的心弦,给我最独特的清凉。我凝望着那晶莹的肥皂泡,那里面,是
太阳的
影子吗?
哦,故乡这
神奇与清凉的古井,原来你从未走远。
傍晚,夕阳西下,我喜欢跑到田垄上,
欣赏这夕阳下的一切。没有高高的收割机辗过麦田,只有那时隐时现于麦浪中的农人。他们虔诚地俯下身,将头埋入深深的泥土中。他们
习惯于和土地离得这样近,向泥土敬礼,接受土地的一切馈赠与
教诲。就这样穿梭于麦田中。末了,倚在金黄的麦垛上,面对那残阳,深深地吸一口气,
今天的太阳真
美!
哦,故乡那辛劳朴实的人们,原来你们从未走远。
纵使题海将我淹没,纵使林立高楼将阳光挡住,可我心里总有那蓬勃的景,那醇厚的乡音,那农人的
身影,我便
不放弃对
生命本真的
执着向往。故乡,
因为你从未走远,我才有了今天的
信念与
力量!
回望你的模样,仍像当初那般
美好……
【技法借鉴】
好文章总让人百读不倦,本文就是这样一篇好文,其突出特色有二:
精剪细裁,画面感强。作者
牵挂于心的是故乡那片净土,于是精剪细裁了故乡那蓬勃的
美景、醇厚的乡音、农人辛劳的身影三个片断,有景有情有人,三个片断三个不同角度,有力地抒写了自己对故乡“从未走远”的感情及所得到的“信念与力量”。每个片断均以
单独语段相同句式予以收束,层次分明,画面感强。
结构完整,语言活泼。题记点题,开篇直接引入下文,主体部分三个画面,结尾再总括全文,匀称饱满、首尾圆合的篇章布局,使得文章浑然一体。行文中作者用语形象生动,多种描写
手法综合运用,活泼欢快中洋溢着作者对故乡
生活的
热爱与向往,读来别有一种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