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网站首页 | 小学生作文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中生作文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中考满分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高考满分作文
 古诗名句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梅花 | 兰花  | 桃花  | 荷花  | 菊花 | 思乡 | 友谊 | 爱情 | 爱国 | 感恩 | 孤独 | 思念 | 伤感 | 人生 | 动物
 名人名言爱情 | 读书 | 励志 | 时间 | 友谊 | 诚信  | 爱国 | 勤奋 | 奉献 | 真理 | 智慧 | 道德 | 成功 | 事业 | 劳动 | 青年 | 青春 | 教育 | 思想 
 栏目类别: 高中生作文  >> 高中 >> 高二

“冷”而神动,“热”而心静作文

更新时间:2016/8/21 21:55:00  浏览量:3035
  自然冷热,演春夏秋冬,历花谢。人情冷热,朝推杯换盏,暮灯火阑珊。百年人生,亦是冷热交织而成,只有知晓冷热,遇冷不沮丧、遇热不张狂的人,才能温和幸福过此生。
  冷是无人问津、心灰失意的寂寞境地。这种冷像一藤蔓,从贫乏的物质层面进而缠绕住们的精神世界。它如一把锋利冷峻的镰刀,毫不留情地斩去热情希望的麦苗。对于这种境地,诚如周国平所言,有三种境地:一是终日惶惶,百事无心,一心只想逃离;二是被动适应,建立起生活的条理;三是让其本身成为一块诗意的土壤,进而于此思考自我存在。这第三种境地无疑是智慧与哲理的闪光了,将冷清寂寞歌颂为诗,何其从容!
  其实“冷”的境遇确实可以提升一个人的修养气质,丰富其精神内涵。在无人关注的冷境里,我们可以认识到日常生活的重量,发现热闹嘈杂的人自己从未发现的内心的角落。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上的男爵》中曾说:“要把地面上的人看清楚,就要和地面保持距离。”其实认识自己亦是如此。太阳般炙热的尼采也曾长久缄默,盛夏高歌的也曾七载蛰伏,是冷境给予了他们等待的智慧。
  与此相对,热则是万人相拥的嘈杂场面。我们当今这个社会就是热的最佳写照。在千姿百态的浮世绘里,在光怪陆离的名利场中,热就如一剂兴奋剂,使人们在短暂获得感官刺激后陷入更加的空虚中,失去理想,放逐了希望。
  不得不说,热是人们所追求的人生境地,但在它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却隐藏着汹涌的暗流。为了不被这股暗流吞没,莫言连夜回,梭罗隐居瓦尔登湖,歌德漂流欧洲,“麦田里的守望者”隐了姓名。他们不为名声所累,也不为财富所诱,在汹涌的热潮下,他们近乎固执地保持着思想的冷静。
  在冷热交织的人生中,“心静神动”似乎是最佳选择。在热潮中,以冷静相对,心如镜湖,不起波澜;在冷境里,以热烈相对,心如明火,照亮前。梁漱溟曾说:“情贵淡,气贵和。”老舍也推崇“不完而的最佳境界”。由此可知,太过清冷的沉寂与太过炙热的绽放都有失偏颇,知晓冷热,从容处之才更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
  不论世事冷热,冷而神动,热而心静,我自守得温和之境。
  得分: 58分
  点评: 自然冷热,演春夏秋冬,历花开花谢,这是一种永恒和谐;百年人生,冷热交织,亦应遇冷不沮丧,遇热不张狂,方能温和从容过一生。有了这种智慧,心灰失意的寂寞境地也可以成为一块诗意的土壤,提升自己的修养气质,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而在汹涌的热潮下,我们也能保持思想的冷静。如此,我们可以在热潮中,以冷静相对,心如镜湖,不起波澜;在冷境里,以热烈相对,心如明火,照亮前路,一如梁漱溟所说的“情贵淡,气贵和”。这种守得温和之境本质上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相合。
  文章紧紧扣住“冷热”的辩证关系行文,纲举目张,纵论古今,视通中外,思维辩证,结构严谨。

 关于冷热的作文
 作文写作素材及技巧
CopyRight @ 2007-2015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